新文豐出版公司
02-2341-5293
傳真: 02-2356-8076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20號8樓
書名
作者
ISBN碼
叢書內容查詢
詢價車
0
首頁
產品介紹
產品介紹
產品介紹
真儀遊虛:道教研究的新視域(儀式卷)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
明清以來善書叢編 續輯
《明清以來善書叢編》續輯是初輯的姊妹編,其中收錄清末至1980年代間,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流行的重要善書。如《傳家寶》《不可錄》《同善錄》《得一錄》等。這套書可說是涵蓋百年來中國一般...
古典詩的現代面孔──「清末一代」舊體詩人的記憶、想像與認同
本書是聚焦於「清末一代」(生於清亡前二十年間之社會世代,1890-1911)舊體詩人的首部著作,所關注的十位詩人包括:遜清皇族溥儒與溥傑、袁氏子弟袁克權與張伯駒、汪系文人陳公博與胡...
唯識宗與應成派宗義抉擇
本書探究唯識宗和應成派的宗義,在兩宗宗義框架內,把應成派兩部代表性論典《入中論》、《入菩薩行論》中批判唯識宗的部分作為一個主題進行綜合研究。結合兩宗思想,分析應成派對阿賴耶識等的描...
游真贊道:道教研究的新視域(文化卷)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
張廣達先生九十華誕祝壽論文集
張廣達先生,1989年以後長期旅居法國,先後榮獲法國亞洲學會授予榮譽會員、法蘭西學院國際講席教授、巴黎高等實驗學院授予榮譽歷史博士學位等殊榮,並於海內外多所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講學,...
周易時論合編校注
《周易時論合編》為明末方孔炤、方以智家族之易學著作。全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為《圖像幾表》八卷,收有百餘幀《易》圖及解說;其二為《周易》經傳的疏解,共十五卷,選錄漢唐以來各家《易...
詩話美典的傳釋
本書旨在鉤稽詩話美典,昭揭作者對治時代與審美感受殊異。鍾嶸「以悲為美」確立審美品味與選評範式;朱熹論詩以矯正江西末學流弊;楊載以形式美感導引創作;徐禎卿宣闡復古詩學;沈德潛回歸詩教...
政治學
人生的金色年代
中國山水集
現代秘解滴天髓
八字命學自北宋徐子平起,即奠定年、月、日、時四柱推命的方法,故八字命學又稱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學。在八字命學的相關著作中,以《滴天髓》為聖經之作。
本書編著的特色著重於:1. 直接標...
從書跡還原書史──北宋新風在明代松江的遙傳
北宋新起時風:懷素〈自敘帖〉、晉人小楷新解、顏真卿地位提升,影響深遠。全書分三段:北宋新風再探、明代前、後松江期。歐陽脩以「書如其人」來推舉李建中、顏真卿、楊凝式,本書再作深入研究...
皇明外夷朝貢考校註
明朝開國之外交政策以睦鄰為要,與南方海洋國家和西方大陸國家、民族、甚至部族都建立朝貢關係,不僅朝貢國多,而且將朝貢關係建立更為完備的體系,成為中國朝貢體系的典型。其所開創的諸如勘合...
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
李豐楙教授再與宗教博物館合作展示,策展主題:「道與藝合」。本次策展共分8個主題:八仙慶會、大聖西遊、靈官護法、玄帝修行、封神演義、天界翱翔、地府遊冥、人間祈福。其道教研究將經典文本...
讀史與述事──馮夢龍作品之歷史意識與政治關懷
本書探討馮夢龍的敘事作品,涵蓋白話小說與歷史著述,同時關注馮夢龍的多元身分與時代語境之互動關係。首先探問從閱讀歷史到敘述歷史,馮夢龍如何通過編輯活動將其理念推向公眾世界;其次,追問...
東南亞史論集 - 第三冊
東南亞之歷史發展受到地理、航海和人群移動以及文獻不足之影響,而呈現相當複雜和斷續不連貫的歷史面貌。本書參考了中文文獻和西方的著作,使得每個研究的主題和題材在建構性論述下而有較為完整...
東南亞史論集 - 第二冊
東南亞之歷史發展受到地理、航海和人群移動以及文獻不足之影響,而呈現相當複雜和斷續不連貫的歷史面貌。本書參考了中文文獻和西方的著作,使得每個研究的主題和題材在建構性論述下而有較為完整...
東南亞史論集 - 第一冊
東南亞之歷史發展受到地理、航海和人群移動以及文獻不足之影響,而呈現相當複雜和斷續不連貫的歷史面貌。本書參考了中文文獻和西方的著作,使得每個研究的主題和題材在建構性論述下而有較為完整...
東南亞史論集
東南亞之歷史發展受到地理、航海和人群移動以及文獻不足之影響,而呈現相當複雜和斷續不連貫的歷史面貌。本書參考了中文文獻和西方的著作,使得每個研究的主題和題材在建構性論述下而有較為完整...
華人宗教研究第十六期
特稿
1 「保生大帝」的封號之謎
李豐楙
一般論文
29 論加爾文和李常受「呼求主名」的教訓與實踐:基督教「終極處境」與中國化
謝仁壽、周復初
75 祖靈是...
儀式、神明與地方社會:閩西靈應堂法師傳統研究
閩西上杭的道壇覺真觀靈應堂開創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靈應堂的歷史雖不過百年,但其師承兩個分別擅長正一科法和驅邪法師儀式的老道壇,自其創始之初便已成為上杭北部和長汀南部最負盛名的道壇之...
論宋元五山官寺對禪宗東傳日本的影響
宋朝之時的禪宗東傳日本,對於宋日佛教史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此中以宋日五山官寺的同步建構為重要的標誌。宋朝禪門叢林的建築樣式、叢林清規、文學、繪畫、詩歌及朱子理學等傳向日本,有些禪僧...
道德經講義口訣實證指南
愚為黃元吉真人中派丹道之門人與理論實證兼行者。
有感大道隱沒與旁門迭出,欲盡一己心力與多年鑽研之修證經驗,將其三本巨著︰道德經講義、樂語堂語錄、道門語要~書中丹法隱微處,以不洩天...
孤明獨照無盡燈 ──幽溪傳燈遺詩校箋
本書輯錄明代天台宗佛教大師幽溪傳燈(1554-1628)之八十餘首遺詩,詳加考證校箋,以見其多才與博識。兼就其遺詩之內容,析論其生平志業、為人與懷抱,以見其不僅為「天台義龍」,且為...
華人宗教研究第十五期
本書為華人宗教研究第十五期期刊,由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發行,一年兩期。
特稿
1 How Daoism Changed My Understanding of Rel...
華人宗教研究第十四期
本書為華人宗教研究第十四期期刊,由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發行,一年兩期。
特稿
1 從天妃的朝封與道封思考國家與道教對於地方宗教的一陽一陰的雙重治理
張珣
...
鄭玄會通三《禮》研究
本書旨在探析東漢大儒鄭玄作注以貫通《周禮》、《儀禮》與小戴《禮記》等三部禮書為一體系之目的、方法、限制、學術意義,以及在三《禮》學史的影響。這三部禮書性質各異,分別側重制度、儀典與...
華人宗教研究第十三期
本書為華人宗教研究第十三期期刊,由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發行,一年兩期。
1 三壇五部:閩中瑜珈法教主神神譜的形成及相關問題
謝聰輝
2 Devoting Filial...
憂國之嘆與興國之想──越南近代知識人潘佩珠及其漢文小說研究
潘佩珠(Phan Bội Châu, 1867-1940)是近代越南民族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越南知識分子中較早「開眼看世界」,了解世界局勢的先行者。為了革命的需要,潘佩珠曾以大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第 10 頁
TOP
會員登入
會員登入(燈箱)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密碼修改
訂單查詢
個人資料修改
會員登出
填寫匯款通知
書名
作者
ISBN碼
關於本公司
關於新文豐
佛教類
大藏經
佛學辭典.工具書
景印佛教大系
佛教文化叢書
海潮音系列
佛林叢書
中華佛寺志叢書
佛教典籍
佛教叢刊、叢書
道教類
道藏
中國傳統儀式音樂研究計劃系列
中國傳統科儀本彙編
道教儀式叢書
華人宗教研究系列
道教典籍
其他宗教
敦煌類
古籍
敦煌叢刊初集
敦煌學導論叢刊
敦煌叢刊二集
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
叢書類
學萃探原
四明叢書
影印漢文大系
叢書集成新編
零玉碎金集刊
文學類
臺灣珍藏善本叢刊
俗文學叢刊
紅樓夢系列
傳統文獻
學術論著
雜記
史學類
大清歷朝實錄
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叢書
石刻史料新編
傳統文獻
學術論著
古籍
哲學類
傳統文獻
學術論著
典範集成
文學
史學
宗教
思想
藝術
博雅集林
文學
史學
宗教
經學
藝術
思想
人文新貴
易經.術數
術數.命相
珍本術數叢書
易經系列
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
大昜類聚初集
中醫類
叢書
故宮珍藏善本醫書系列
醫宗金鑑
六科準繩
醫藥辭典
針灸
中醫著作
眼科.痘科
傷寒
婦科.幼兒
骨科.外科
內科
渤海堂
大學用書
學術專著
現代論叢
文學.藝術.民俗
外版書
目錄類
工具書
購書詢價
叢書內容查詢
全球經銷資訊
台灣地區
日本地區
大陸地區
香港地區
韓國地區
馬來西亞地區
新加坡地區
聯絡我們
下載專區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