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豐出版公司
02-2341-5293
傳真: 02-2356-8076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20號8樓
書名
作者
ISBN碼
叢書內容查詢
詢價車
0
首頁
產品介紹
博雅集林
博雅集林
天母、武神與神禽:密教與道教、中國文學之交涉
「手印、陀羅尼、曼荼羅、護摩、忿怒尊,密教有著許多有別中國傳統的儀式內涵,散發著既奇炫又迷幻的魅力,吸引著人們一窺其神秘的面紗。從六朝開始,密法陸續傳入中國,到唐代達到鼎盛,各種的...
戰亂中的日常-金末元初士人的生活
本書探討戰亂時代中人們如何生活,而以金末最後二十年(約 1214-1234)到元朝初年(約1234-1260)這段時間的政治發展與社會變動為背景,擇取數位士人為對象,考察他們於這個...
古典詩的現代面孔──「清末一代」舊體詩人的記憶、想像與認同
本書是聚焦於「清末一代」(生於清亡前二十年間之社會世代,1890-1911)舊體詩人的首部著作,所關注的十位詩人包括:遜清皇族溥儒與溥傑、袁氏子弟袁克權與張伯駒、汪系文人陳公博與胡...
唯識宗與應成派宗義抉擇
本書探究唯識宗和應成派的宗義,在兩宗宗義框架內,把應成派兩部代表性論典《入中論》、《入菩薩行論》中批判唯識宗的部分作為一個主題進行綜合研究。結合兩宗思想,分析應成派對阿賴耶識等的描...
詩話美典的傳釋
本書旨在鉤稽詩話美典,昭揭作者對治時代與審美感受殊異。鍾嶸「以悲為美」確立審美品味與選評範式;朱熹論詩以矯正江西末學流弊;楊載以形式美感導引創作;徐禎卿宣闡復古詩學;沈德潛回歸詩教...
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
孔子作《春秋》,其微辭隱義難知。《三傳》解經,或以事,或以義,頗有出入。若異中求同,則屬辭比事之《春秋》教,堪作詮釋經傳之方法與津梁。本書探討弒君、書薨、稱弒、書滅、貴辭諸課題,即...
復古與超越──祝允明與鍾繇典範
祝允明是明代最具有開創性的書家,以堅實的藝術根柢,為明代楷書開拓了新格局,突破了唐宋元以來的窠臼。其重視古典與歷代的融合,以古為新。作品中既有深刻的傳統形式,又能賦予具有時代意義的...
追尋道法──從臺灣到福建道壇調查與研究
本書改寫了這十多年來,在臺灣、閩南泉州與閩中地區道教田野調查與研究後所陸續發表的部分論文。以追尋「道壇道法」的來源與運用為主題,涵蓋道壇「傳承譜系、經典文檢與道法演行」三大面向,深...
扶桑太帝東王公信仰研究
反身體道─內丹密契主義研究
佛教宗派觀念發展的研究
孤山的文人影像─三百年「小青熱」輯事論稿
文學僧藏叟善珍與南宋末世的禪文化─《藏叟摘稾》之析論與點校
顧棟高春秋曆學研究
蘇軾與章惇關係考──兼論相關詩文與史事
清乾嘉道時期民間祕密宗教醫療傳教活動之研究
南戲.崑劇與臺灣戲曲
《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
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兼論詩話刊行及其傳媒效應
明清小說敘事研究
六朝隋唐道教文獻研究
道教內學探微──以內丹及齋醮為核心
上黨佛化史論稿
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方苞「經術兼文章」考論
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理論與實踐
佛教文學裡的聖凡男女
近代中國金融機構會計的變革(1823-1937)
禪靜修持與靜坐體認
敘事與抒情
從儒理到玄義──《論語》與《世說新語》之詮釋理路的探索
TOP
會員登入
會員登入(燈箱)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密碼修改
訂單查詢
個人資料修改
會員登出
填寫匯款通知
書名
作者
ISBN碼
關於本公司
關於新文豐
佛教類
大藏經
佛學辭典.工具書
景印佛教大系
佛教文化叢書
海潮音系列
佛林叢書
中華佛寺志叢書
佛教典籍
佛教叢刊、叢書
道教類
道藏
中國傳統儀式音樂研究計劃系列
中國傳統科儀本彙編
道教儀式叢書
華人宗教研究系列
道教典籍
其他宗教
敦煌類
古籍
敦煌叢刊初集
敦煌學導論叢刊
敦煌叢刊二集
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
叢書類
學萃探原
四明叢書
影印漢文大系
叢書集成新編
零玉碎金集刊
文學類
臺灣珍藏善本叢刊
俗文學叢刊
紅樓夢系列
傳統文獻
學術論著
雜記
史學類
大清歷朝實錄
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叢書
石刻史料新編
傳統文獻
學術論著
古籍
哲學類
傳統文獻
學術論著
典範集成
文學
史學
宗教
思想
藝術
博雅集林
文學
史學
宗教
經學
藝術
思想
人文新貴
易經.術數
術數.命相
珍本術數叢書
易經系列
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
大昜類聚初集
中醫類
叢書
故宮珍藏善本醫書系列
醫宗金鑑
六科準繩
醫藥辭典
針灸
中醫著作
眼科.痘科
傷寒
婦科.幼兒
骨科.外科
內科
渤海堂
大學用書
學術專著
現代論叢
文學.藝術.民俗
外版書
目錄類
工具書
購書詢價
叢書內容查詢
全球經銷資訊
台灣地區
日本地區
大陸地區
香港地區
韓國地區
馬來西亞地區
新加坡地區
聯絡我們
下載專區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